首页 / 数字化 / 电信运营商走在云时代:从“基础联接”到“万物智联”

电信运营商走在云时代:从“基础联接”到“万物智联”

​从语音通话业务到互联网业务再到云计算业务,从“光改”奔向“云改”,中国的运营商们正在实现基础连接到万物智联的跨越。&…

从语音通话业务到互联网业务再到云计算业务,从“光改”奔向“云改”,中国的运营商们正在实现基础连接到万物智联的跨越。

 

作者|斗斗

编辑|皮爷

出品|产业家

 

日新月异的技术创新,为电信运营商带来了持续不断的行业变革。

短短几年光景,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电信行业的边界彻底模糊化,竞争的主体更加多元和复杂。如今,全球电信运营商都开始在“数字化转型”的全新道路下摸索。

以中国联通、中国移动、电信为代表,其在云计算、大数据以及物联网的技术支持下,重构了IT系统设施,实现了业务、商业模式、生态的二次变革,为其打开了新的增长空间。并在中国云市场的赛道上不断赶超。

根据中国联通发布的2022年一季度财报显示,联通云实现了91.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4%。拉动了公司第二增长曲线。

从语音通话业务到互联网业务再到云计算业务,从“光改”奔向“云改”,中国的运营商们正在实现基础连接到万物智联的跨越。

本文将以中国联通为例,通过对其云端转型的全盘记录和剖析,以窥得中国运营商们曲折、艰难但却构建出新未来的转型之路。

一、数字化前的“三座大山”

数字化时代,电信运营商的转型不是可不可以的问题,而是生与死的问题。

近几年,以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为代表的电信运营商受到来自市场内部以及外部的多重压力。首先是来自外部商业环境和竞争对手的危机。

在2G时代,由于电信行业具有的天然垄断性质,各个国家的电信市场都是由少数几家运营商所把持,并且在政策上也构筑了相应的保护壁垒。

在这种封闭的花园内,运营商们依靠巨大的用户资源,对用户拥有定价权,对合作伙伴制定游戏规则,具有明显的产业链主导地位。

在3G时代,移动互联网真正走进用户的手机端,在网速上都有了显著的提高,可以承载更多丰富的内容应用,无穷无尽的网上应用软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流量大爆发,人们拿起智能手机的目的已经不再仅仅是为了打个电话发个短信而已。

至此,手机的意义出现了颠覆性的变化,数据流量对话音业务的替代效应也让运营商的收益率明显下滑。联通的危机正式出现。

4G时代,网络进一步升级,数据流量对传统话音业务的替代更加明显,在数据流量这个市场中,以往有赖于运营商的互联网公司,打破了电信垄断壁垒,占据了影响用户最重要的入口。

可以说,在这个阶段,整个电信行业的垄断利润几乎倍蚕食殆尽,运营商们到了不能不寻求变革的危险边缘。

以联通为例,从内部来看,在过去的发展中,联通积累和沉淀了规模庞大且结构冗繁的IT系统。这种“烟囱式”的系统建设,使得联通IT生产和运营的挑战和压力与日俱增。

首先,联通3.72亿用户每天产生430多亿话单,而且这个数字每月增长10%,这是计算的压力;其次,关键数据备份每天有100TB以上,这是存储的压力;最后,由于互联网化,每天对运营系统的调用量在26亿次以上,电商大促时,这种调用更会激增,这是弹性伸缩的压力。

这些压力不仅涌向了联通,更是众多运营商。

客观来看,电信行业相比其他行业而言,总是被最前沿的信息技术影响和牵引,无法像其他传统行业一样,可以长时间保持一个较为稳定和封闭的静态。在当下5G的迅猛发展下,电信行业的“黄金时代”已然成为过去。

然而,进入5G时代,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技术也为其带来了新的机遇。

要知道,电信运营商在网络上具有先天优势,具备大规模基础设施的管理能力,数字化将成为其业务新增点和价值增长极。

说时容易,做实难。

首先,电信⾏业属于⽐较特殊的⾏业,运营商的技术投资,即技术资产⽐较重。巨大的历史包袱将使得其数字化转型如同大象转身,举步维艰。

其次,运营商的业务往往横跨电信、工业、制造业、服务业等多个行业,且业务繁杂,每个业务下的戏分业务数不胜数,在推进数字化进程时,涉及领域方向极多。

另外,还有来自上文所提到的内外部压力。

总体来看,转型压⼒⼤,转型包袱重,转型⽅向多,三座大山成为中国运营商在新时代转型面临的阻碍。

基层设施的数字化,成为其转型的首要条件。

二、对内:“四天”体系下,全面“云化”

中国联通的数字化转型,始于2008年。这一年,中国联通开始做IT设施的全国集中。初期,首先推动实现了界面集中、销售集中,并进行信息化改革,为其后来数字化转型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经过5年发展,2013年,中国联通正式发布旗下云计算业务品牌“沃云”。将云计算作为其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最具潜力的产业之一。

然而作为传统的电信运营商,联通想要实现云计算战略转型,首先需要建立强大高效的云端数据处理和计算能力。而实现这项能力的基础,就是将核心系统云化。

基于此,中国联通开始探索“去IOE”阶段,并规划其数字化转型的路径。

2017年,一个重要的决定被宣布。8月16日,中国联通董事长王晓初在中期业绩发布会上公布混改方案,宣布将引入包括腾讯、百度、京东、阿里巴巴在内的多位战略投资者,认购中国联通A股股份。

同年,中国联通集团宣布旗下联通大数据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2017年,中国联通通过与阿里巴巴资源互补、业务协同下,天宫1.0版本正式发布,开始重构中国联通的IT系统设施。该系统可以实现1万个节点之上的18万个容器的自动运行、自动扩展,为联通提升了60%的资源利用率和50%的运维效率。

然而,IT系统设施的云化,并不能使得联通实现全面云化。要知道,企业内部若想实现一站受理、快速开通、及时响应。那么,云、网、IT之间的协调改造的能力尤为重要。

所以,这需要联通提升运营和流程的智慧化水平。

天眼平台是联通IT技术中台体系中的生产运营支撑平台,可以对生产运营领域提供端到端、云化架构全层级的运维工具支撑,更大程度上支撑4亿级用户规模系统稳定运行,以及一体化生产运营体系的落地。

目前,在天眼平台加持下,运维效率上,发出告警时间由原来的7至8分钟缩短为3分钟,告警准确率达到99%。

可以说,无论是IT系统设施的上云,还是运营和流程的上云,都是中国联通云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国联通全面云化,奔向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一个变化正在发生。

上云的内容逐渐从资源上云,向管理上云、业务上云、数据上云、整体上云演变。

其实,从本质上讲,联通的云平台是个载体,它上面的业务和服务才是实质,因为没有这些应用和服务,云计算就成了一个低附加值的资源池。

所以,中国联通需要以整合各种已有的lT服务为手段,提高lT资源利用率为目的,利用网络来进行计算资源的整合,提供从通信、办公自动化、搜索引擎到电子商务等完整的各种各样的应用,这样才能真正给用户带来价值。

“天擎”是中国联通致力于能力开放的平台,秉承“找能力,上商店”的服务理念,拉通智慧中台全量能力,构建能力全景视图,创新运营机制,重构商业模式,敏捷赋能前端,打造“共建、共享、共治、共赢”的能力开放运营生态。

例如,在疫情期间,检查站人均通行时间由原来的2分钟降为20秒,排队长度由2公里降为不到0.5公里,行程核验通行效率大幅提升。

另外,为了给软件研发生命周期提供端到端的解决方案,中国联通还开发了IT技术研发过程管理平台“天梯”,支撑着全集团全域IT系统研发作业上云、代码上云、测试上云、发布上云,继而提高了整个系统设施的交付能力。

从天宫、天眼、天擎到天梯,这个过程中,中国联通的IT系统设施,逐渐从“支撑系统”的传统定位向“核心业务系统”的战略定位转移。

借助“四天”赋能体系,中国联通完成了网络基础设施、运营体系和流程、业务和服务能力三个方面的云化转型,由过去支撑自有应用,逐渐成长为面向社会输出数字化能力,为客户提供高效便捷、优质个性化的IT服务。

因此,中国联通完整了真正意义上的传统电信运营商的基础设施数字化重构,为数字化打造了一个敏捷底座。

三、“混改”下的新增长

基础设施云化之下,新的增长空间逐渐显现。

中国联通作为电信运营商,拥有一些大多数企业不具备的独有能力,如支付、安全、认证等平台服务能力,这些能力不局限于某一个细分领域,而是几乎所有市场交易活动都需要的通用能力服务,这些能力为其进入更为广阔的行业市场提供了基础。

过去中国联通,无法打破其数据之间的壁垒。但随着基础设施的重构下,中国联通实现了“连接”能力,逐渐渗透各行各业。

2018年,中国联通宣布与腾讯、百度、京东、阿里巴巴等12家企业共同组建“智慧联盟”,在新零售、家庭互联网、消费互联网、产业互联网等多个方面展开全面合作。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与联通共同组建“智慧联盟”的企业分别为中国人寿、腾讯、百度、京东、阿里巴巴、苏宁、光启科学、滴滴、网宿科技、中车金证、用友、宜通世纪。而这些企业均为中国联通混合制改革引入的战略投资者。

初期,联通与腾讯合作的“王卡”,推出后备受用户欢迎。基于此,中国联通与产业链共同开展“宽带+王卡”“1+N”的粉丝共享营销和王卡手机商城等各种新的营销模式,促进了手机终端市场的发展。

与此同时,中国联通实现了净利润的暴增。

在中国联通2018年发布的半年中,报净利润同比增速为232%,中国电信有线宽带用户居首,达到1.41亿户。而对比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的同期增速,仅为4.7%和8.1%。

由此可见,中国联通通过联合产业链的各行各业,逐渐跨边界、跨区域、跨中间化,实现产业共赢,打开了新的增长空间。

至此,联合产业链的商业模式不断被沿袭,纵向发展。

2019年4月30日,中国联通复制该模式,宣布旗下车联网子公司联通智网科技有限公司,引入战略投资者,其中包括一汽、东风汽车、广汽等中国最大车企在内的9家企业入股智网科技。

通过引入行业上下游的战略投资者,智网科技广泛汇聚了行业资源,为公司的体制机制创新及未来的快速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进一步开拓车联网及智能交通等领域。

站在这个节点来看,在“混改”的数字化转型战略下,中国联通通过引入四⼤互联⽹公司的BATJ、垂直⾏业领先公司、具备雄厚实⼒的产业集团、⾦融企业以及国内领先的产业基⾦四大类战略投资企业、机构。

基于此,中国联通通过其较强的产业实力、较强的协同合作潜力,以及业务互补能力,实现了业务、商业模式以及组织管理的变革,挖掘出新的增长空间,并将此模式不断纵向赋能其他行业。

四、从电信运营商奔向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

数字化转型,亦是商业角色的转型。

2021年再度迎来新的战略升级。12月6日,中国联通宣布联通云全面升级,由原“沃云”品牌焕新为“联通云”品牌,踏入新征程。

在新定位新战略下,联通云成为中国联通“大联接、大计算、大数据、大应用、大安全”五大主责主业布局中,承接大计算业务的统一算力基座。将致力于提升“联接+感知+计算+智能”算网服务水平,为数字经济打造“第一算力引擎”。

在“大联接”方面,中国联通会持续深耕5G精品网、千兆宽带精品网、政企精品网和物联网,以优质网络联接千家万户、千楼万园、千企万厂、千场万景,为客户创造数字工作生活新体验。

例如中国联通打造的数字家庭智联平台,基于FTTR(光纤到房间)技术推出“全屋光宽带”组网服务,将原本在家庭入户位置的千兆光纤接入,延伸至家庭内部每一个房间,为用户提供“全屋千兆覆盖”解决方案。

在“大计算”上,着力构建云网一体、安全可信、专属定制、多云协同的“联通云”,形成数网协同、数云协同、云边协同、绿色智能的多层次算力设施体系。

在“大数据”方面,将提升大数据、AI、区块链技术融合能力,完善数据产品体系,激活数据要素价值,加快业务数据化、数据业务化,深化大数据融合应用创新。

在“大应用”方面,将充分整合内外资源,重塑能力格局,着力拓展工业互联网融合创新应用,深化重点垂直行业、民生、政务应用等各领域布局。

毋庸置疑的是,中国联通的数字化转型战略既是业务战略的转型,也是商业角色的转型。

即中国联通已经成为“基于高速网络接入与大规模数据中心等构成云计算服务平台,面向企业与个人用户,提供以laaS、PaaS与SaaS为主的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真正从“管道”的业主向“端到端”业务的服务商的角色转换。

在中国联通数字化转型的13年,向内实现基础设施全面云化,向外打造持续增长新范式,向上完成商业角色的转换,提升价值,增强产业主导地位。

总体而言,上到数字化最底层基础建设,下到数字化具体的应用场景,以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为代表的中国运营商在过去的10年时间里,已经实现了从“基础联接”到“万物智联”的新跃升。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创乎创新创业项目服务平台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chuanghuwang.com/shuzihua/2449.html

产业家作者

关注云计算、AI、大数据、SaaS,以及细分产业的数字化升级,把握产业时代新趋势。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