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 手机影像20年,中国制造的不屈样本

手机影像20年,中国制造的不屈样本

作者 | 魏启扬 来源 | 洞见新研社 2000年9月,夏普…

作者 | 魏启扬

来源 | 洞见新研社

2000年9月,夏普发布了世界上第一款能拍照的手机J-SH04,夏普J-SH04内置了一颗11万像素的CCD摄像头,屏幕采用96x130像素256色液晶屏。

彼时的中国手机厂商们才刚刚摸清制作手机的门道,大多做着为摩托罗拉这样的外资品牌贴牌生产的生意,因而当夏普J-SH04这样的产品面世时,用现在的话来评价就是:友商一个能打的都没有。

好在当时夏普J-SH04并没有进入中国市场,同时11万像素摄像头也着实拉胯,拍出来的照片都是马赛克,因而这部手机并没有引起市场的轩然大波,但在手机中置入摄像头的创新尝试却被友商们看在眼中,记在心上,手机行业由此在影像功能上开启了长达20年的极致内卷。

“人这一生,贵在追求和坚持。我一路打拼下来,眼睁睁看着自己手里的20万变成500万,再从500万变成1000万。不是炫耀,我只是想通过我自己的经历告诉我的朋友们:手机像素越高,美颜自拍越清晰!”

几年前,这条调侃手机厂商在影像功能上堆料的段子在朋友圈内广为流传,同时也是手机影像急速进化的真实写照。

玩归玩,闹归闹,如今手机影像的像素已经突破1亿,在手机厂商们的共同努力下, “拍摄”功能成为中国消费者最关心的要素,远远高于处理器、外观、屏幕、快充等传统印象里的宣传卖点。

数据来源:艾瑞咨询  制图:洞见新研社 

抖机灵段子的背后,是中国手机冲击高端,建立竞争门槛的孜孜探索,也是中国制造不甘命运的不屈样本。

01,手机影像为何成了手机创新内卷之王?

2019年,知名数码博主“老师好我叫何同学”在他的一条作品中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我手机里的照片全是上课时的课件和下课后的笔记……现在的手机如此执着于摄影的提升,是不是就像功能机末期攀比像素一样,是手机作为通讯工具,创新陷入瓶颈的体现?”

我们都知道当年苹果打败诺基亚,靠的并不是更好的摄像头,但手机厂商仍然不惜血本聚焦手机影像,最显而易见的原因,会拍照的手机好卖

诺基亚、摩托罗拉如日中天的2006年,是中国手机最艰难的一年,被称为“手机中的战斗机”的波导在那一年选择了战略性后退,负责波导海外业务的竺兆江出走,创立专攻非洲市场的传音手机。

在中国本土打不过外资品牌,到了非洲就能行?

传音采取的策略是在联发科“Turn-Key Solution”(交钥匙)方案的基础上进行极致的本土化创新,手机影像的创新最具代表。

为了让非洲人民能够自信的拿出手机自拍,传音手机结合深肤色影像引擎技术,定制Camera硬件,专门研发了基于眼睛和牙齿来定位的拍照技术,加上“智能美黑”黑科技,即使在光线不好的情况下,也能把黑色皮肤拍得更好,甚至在晚上,非洲用户也能随心所欲的自拍。

如果你是非洲用户,你能拒绝这样一款能将自己拍的美美的手机吗?

也正是因为如此,传音手机收获了“非洲手机之王”的名头,据IDC全球季度手机市场跟踪报告,2021年,传音手机整体出货量达到1.97亿部,在全球手机市场的占有率为12.4%,排名第三。其中非洲、巴基斯坦市场智能机出货量排名第一,孟加拉国市场智能机出货量排名第二。

传音在非洲的成功或许只是苹果、三星“打盹”间隙的“偷袭”得手,不具代表性,那么在已卷成麻花的中国市场,手机影像又起到怎样的作用呢?

2019年3月26日,华为在法国巴黎会议中心发布了华为 P30 系列,其中P30 Pro首次搭载一颗800万像素的5X潜望式长焦镜头,最高支持50倍数字变焦,引起了业界轰动。

要知道,当时的旗舰手机普遍采用的还是2X光学变焦镜头,5X潜望式长焦镜头简直是“鹤立鸡群”的存在。特别是P30 Pro 5X光学长焦镜头的画质表现,对于当时其它采用数码裁切实现5X变焦的手机来说,算得上一种降维打击。

也就是从P30系列开始,很多用户第一次用手机拍到了月亮。

凭借着手机影像功能上的领先,华为在市场上“大杀四方”,上市仅仅85天,P30系列销量就突破了1000万台,相较前代P20系列提前了62天,在整个产品周期里,P30系列一共卖出了2000多万台,这也是中国手机在高端市场上为数不多的高光时刻。

在社交媒体发达的当下,手机一跃而上成为“第五媒体”,是普通用户手中最常用甚至是唯一的影像记录工具,拍出好看的照片是典型的高频刚需,手机拍照怎么提升都不过分,因为总会有用户买单。

此时,手机影像成为用户与世界连接更为紧密的技术手段,作为一项强感知功能,左右着用户的购买决策,与手机产品的销量息息相关。

以上是用户需求倒推着手机厂商们在手机影像上进行创新竞赛,在主观层面,无数的市场经验告诉手机厂商,由于手机影像创新与芯片系统有些类似,具有一定的门槛,但又不如芯片系统,需要很高的门槛,手机影像是他们少有的能够做出技术突破,建立技术壁垒的机会之一。

用句大白话翻译一下:手机厂商们有能力,并且有信心在手机影像这件事情上卷死友商。

比如,华为对比着iPhone,意识到拍照是手机销量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苹果为此组建了一只700多人的影像部门时,余承东当即拍板:我们也要给影像部门招满700个工程师,不能比苹果少!

比如,小米2018年在故宫发布滑盖全面屏手机MIX3时,雷军放话,“小米相机部门有没有年终奖,一个目标是能不能干翻华为(P20)。”

雷军叫板的背后是当年上半年小米发布的MIX2s,拍照跑分99,超过了iPhone X的97分,但没想到第二天华为就以102分超了小米,这让他挺不爽。这一次,小米MIX3在DxO的相机评分中比华为P20又高出了一分。

很显然,手机厂商们只要在大方向上不跑偏,舍得投入,就一定会有所收获,并且很容易获取属于本品牌的差异化特征,甚至能够成为区别高端产品和低端产品的显著差异。

02,手机影像的跃迁与大陆供应链的上位

诺基亚被智能手机挤出了历史舞台,如今相机面临着咄咄逼人的手机影像,也在一步一步退缩。

今年1月12日,成立有32年之久的佳能珠海有限公司宣布停产关门。

在此之前,尼康早在2017年关停了位于江苏的生产基地,2021年关停了日本本土所有相机生产线,将业务整体迁至泰国。

奥林巴斯直接摊牌——不玩了,将相机业务连同录音业务打包出售给了私募股权公司Japan Industrial Partners……

相机厂商一系列动作的背后是影像市场的日渐萎缩。

根据佳能珠海公布的环境报告书显示,2012年至2020年九年间,数码照相机的产能从2012年的1093万台降至2020年的102.9万台,镜片从3643万片降至1229万片,数码摄影机从57万台降至9.4万台……

与影像市场萎缩的时间线相重合的是智能手机的兴起,根据IDC数据显示,2016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达到历史峰值的14.73亿台,近年来虽然整体市场趋近饱和,但2021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仍为13.5亿台。

当相机可以装进口袋,就没有尼康佳能们啥事了。

2010年以前的功能机时代,手机摄影更多是直接“缝合”卡片机的产物,手机影像的竞争停留在“像素竞争”的初级阶段。

 

2006年,三星发布了与卡片机外观极为相似的B600,这款手机配置了一颗1000万像素的CCD摄像头,拥有三倍光学变焦和五倍数字变焦功能。B600的出现将手机首次带到了与相机“相提并论”的地位。

苹果的横空出世,成为手机影像爆发的起点。

2010年,苹果推出了采用颠覆性设计的iPhone4,拥有FaceTime+480P前置摄像头和500万像素后置摄像头的iPhone4利用iSight传感器和算法可以实现惊人的拍摄效果,至此以后,手机影像能力开始成为手机设计的核心要点之一,其中最显著的一个变化就是摄像头数量的增加。

2007年,初代iPhone还相当“青涩”,只有1个摄像头,九年后的iPhone7,摄像头变成了2个。

2018年,华为推出第一款后置3摄手机华为P20 Pro,随后,三星发布世界了第一款后置4摄手机,三星Galaxy A9s,然而这并不终点,2019年,卷土重来的诺基亚发布全球首款后置5摄手机Nokia9 PureView。

手机影像在前台是手机品牌间的竞争,后台的延伸则是供应链的竞争,因为在手机影像进化的过程中,从双摄,到三,再到四摄,摄像头逐渐成为手机中成本最高的三个零部件(SoC、屏幕、摄像头)之一。

手机影像给了一个中国手机追赶外资品牌的机会,同时也给了中国手机供应链上位的机会。

首先是镜头。

早在iPhone 3G时代,中国台湾的镜头生产商大立光就开始为苹果供货了,基本垄断了高端手机摄像头的镜头生产,在手机摄像头供应链中犹如台积电般的存在,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同为中国台湾的镜头生产商玉晶光和日本厂商Kantatsu都曾向大立光的霸主地位发起过挑战,结果都未激起太大的水花。

反而是大陆企业舜宇光学通过收购韩国力量光学、日本镜头制造商Konica Minolta在上海的手机镜头生产基地等一系列运作,完成了技术上的原始积累,随着镜头“堆料”几近极限,舜宇光学逐渐赶了上来。

2018年3月,舜宇光学从Kolen、Sekonix等韩国厂商手中抢下了三星旗舰机型Galaxy S9的镜头订单,同年9月,舜宇光学的镜头出货量第一次超过了大立光。

其次是CMOS传感器。

摄影圈中有一条铁律,“底大一级压死人,一寸大底一寸金”,“底”指的就是CMOS的面积,感光面积越大,能够容纳的像素就越多。但手机内部留给CMOS的空间有限,经过长时间的探索,行业公认的手机像素最佳数量长期定格在1200万这个数值上,这也是苹果祖传1200万像素的重要原因。

在CMOS领域,由于索尼在2013年成功研发“堆叠式CMOS”工艺,从而将老对手美国企业豪威拉下马来,要知道在2010年时,豪威在手机CMOS领域市占率高达50%,索尼仅有7%。

2016年,节节败退的豪威被中国财团收购,3年后又卖给了做芯片代理起家的韦尔股份,在各种机缘巧合之下,中国企业通过这种“曲线救国”的方式站在了索尼面前。

1200万像素时代,索尼的地位无法撼动,三星的工程师们绞尽脑汁想了个“小像素”方案,既然传感器面积很难再加大了,那就将像素做得更小一些,在单位面积中分出更多的像素点,这样不就等于整体像素更高了吗?

这是与索尼完全不同的一套技术路线,索尼的优势是在限定条件下的高成像质量,“小像素”方案考验的是如何在单位面积切出更多像素点,依赖的是台积电的制程。

一般用户很难感知技术路线上的差异,只是在1亿像素和1200万像素的选择上,他们会用脚投票。当手机厂商们有了“小像素”方案可以选择时,索尼也得被台积电卡脖子,此时大家又都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

最后是镜头组模。

镜头组模看上去只是一个将传感器、镜头、马达等零部件封装到一个模块的组装工作,但由于其技术和工艺都具备一定的门槛,因而被行业归属为“高端精密制造业”,索尼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苹果的“御用供应商”。

转机发生在2016年,苹果在iPhone 7 plus上首次搭载了双摄像头,为了保证供应,索尼提前在熊本县兴建了一座新的双摄模组工厂,扩充产能,可人算不如天算,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打乱了索尼所有的计划。

索尼的新工厂被迫停工,LG作为替补接下了索尼无法完成的苹果订单。

索尼在这场地震中损失惨重,2017年以2.34亿美元的价格将设于广州的负责iPhone前置摄像头组模生产线卖给了中国组模公司欧菲光

这笔交易的背后,欧菲光获得了镜头组模最先进的FC(Filp Chip)封装技术,并于第二年成功跻身苹果供应链,凭借着在“管理效率”上极强的掌控能力,欧菲光高中低端市场通吃,成为全球最大的摄像头组模厂商。

手机影像在物理层面的进化几近极限,在面向终点冲刺的前夕,中国的光学供应链完成了上位,与之同步成长的还有一众中国手机品牌。

03,手机影像进化没有天花板

当手机影像狂奔了20年,手机厂商们猛然发现硬件上的堆砌好像已经到了物理上的极限,比如后期出现的小米11 Ultra、华为P40 Pro+等机型,虽然它们在影像能力上颇受好评,但重量却很难控制在一个理想的范围之内,用户的综合体验反而没有加分。

既然正面难以突围,那就从侧面迂回。

近两年来手机厂商们开始从软件算法切入,开辟出“计算摄影”第二战场,通过算法的后期调优让照片更好看。

荣耀CEO赵明在荣耀Magic 4系列发布会的媒体专访中,将计算摄影的重要性带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荣耀旗舰的影像体验是必须与苹果比肩甚至是超越,因此这场竞争绝不是单纯硬件层面的比拼,核心是软硬件深度协同”,“硬件只是决定了影像基础下限,荣耀的算法和能力决定了荣耀能否为消费者真正提供旗舰影像价值与超预期体验。”

事实上早在2010年时,苹果就提出了单摄多帧融合概念,通过算法来提升图像的动态范围和细节表现;荣耀在2016年提出了单一焦段双摄融合,将两个摄像头的像素进行融合来增强画质……

只是受限于手机的整体算力,上述算法带来的改变并不明显,中国手机厂商们想到的解决方案是用自研芯片,来配合高通、联发科的SoC,获得自己在影像上的独家卖点。

2021年3月,小米推出了自研的ISP专业影像芯片“澎湃C1”,并将其配置在自家首款折叠屏手机MIX Fold中,这颗芯片对自动对焦、白平衡、自动曝光等方面提升明显。

同年,vivo在新发布的旗舰产品vivo X70系列中搭载了自研的ISP芯片V1,今年发布的vivo X80系列则搭载了V1的升级版本V1+,从影像芯片升级到独立显示芯片,夜视仪的效果得到提升,在光线很弱的极夜环境下其成像效果也足够纯净。

OPPO的动作稍晚一些,但也在今年2月份推出了搭载自研NPU芯片“MariSilicon X”的旗舰新机Find X5 Pro,与ISP类似,NPU也是影像芯片,只不过NPU具有深度学习的能力,在数据处理和算法方面性能更强。

MariSilicon X 的发布和应用是OPPO在计算影像领域首次实现了全链路垂直整合,将完全服务于OPPO定制化的计算影像需求。OPPO CEO陈明永公开表示:MariSilicon X是OPPO自研芯片的一小步,OPPO未来会持续投入资源,用几千人的团队,去脚踏实地做自研芯片。

荣耀也为今年新上市的旗舰机型Magic4系列定制了一颗HONOR Image Engine图像引擎,凭借着在软硬协同上的极佳平衡,荣耀Magic4至臻版在DXOMARK上跑出了历史最高的146分。

手机影像物理堆料的上限大家都很容易摸到,一旦竞争方向转向软件算法,其中可产生的变数又多了起来,因为影像的好坏评判是一个很“玄学”的东西,很多情况下,硬件跑出高参数,影像呈现出的效果反而不如人意,此时,设计软件算法的工程师的个人审美成了其中的关键。

这也是为何中国的手机厂商都热衷于与知名相机大厂联名合作的原因了。

很早之前,华为就与徕卡建立了合作,华为不仅采用徕卡认证的镜头,在成像效果上也向徕卡看齐,通过算法努力呈现出徕卡特有的“德味”,华为由此在大众市场建立了拍照专业的形象。

后面的故事就是OPPO选择了哈苏,在传感器上直接进行色彩调校,通过哈苏的自然色彩方案获得更加真实的自然色彩效果。

vivo与蔡司联名,除了在镜头上与蔡司联合研发光学镜头,搭载蔡司T*镀膜,vivo X80 Pro甚至用上了蔡司的镜头包,色彩还原上与蔡司进一步合作调校。

今年5月,小米接棒华为,与徕卡达成战略合作,将于今年7月推出第一款合作手机。

就像赵明说的那样,手机厂商与知名相机大厂的联名和认证,在硬件层面确定了影像的基础下限,在算法层面则追求为工程师树立一道美学标准。

毕竟,即便是同样一个硬件CMOS,在不同厂商手里,或者搭配不同的算法,最终呈现的效果可能就是天差地别,在“工程师审美”的前置背景下,考验的是手机厂商们的美学储备。

如同“一千个读者眼中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软件层面对影像上限的探索永无止境,在手机影像的这条内卷之路上,永远只有“拍照更强”的手机,而没“拍照最强”的手机。

04,结语

伴随着手机影像的进化,推动中国光学供应链上位的是为命运抗争的中国手机品牌。

当最开始配备在为P9和iPhone 7Plus这样高端机型上的双摄组模,甚至后续的三摄组模逐渐下放到中低端机型时,中国手机的品牌形象在用户心中不断得到改观,中国光学供应链也获取了巨大的成长空间。

但如今,苹果依然像座大山树立在前,手机影像的竞逐之路还在继续,在自研芯片与计算摄影之外,我们或许还要关注两个方面。

其一是轻薄的取舍,现在很多机型在堆料的路上越走越远,后置镜头组模越来越大,手机背板常常凸起一大块,这个痛点考验着手机厂商在“螺丝壳里做道场”的能力,哪些功能可以取舍,哪些硬件可以更换,以此来获取综合体验的平衡。

其二是卷视频的能力,目前大家关注的焦点还是在手机拍照方面,5G时代下,视频是一个无论如何都绕不开的结,特别是当越来越多的年轻用户从视频内容的消费者变成视频的创作者,这对手机的视频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过去,我们希望手机随手拍照就能媲美专业相机,现在手机视频也面临着同样的要求。

手机影像始于苹果,兴于华为,荣米OV的跟进造就了中国品牌的崛起,同时也可视为中国制造的缩影,也正是因为中国手机和中国制造的不懈进取,让我们在iPhone之外还有更多选择。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创乎创新创业项目服务平台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chuanghuwang.com/special/2365.html

洞见新研社作者

专注商业与科技,在没人思考的地方,再深思五分钟。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